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(2025)校赛启动

发布时间:2025-05-23浏览次数:10

5月14日下午,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(2025)校赛启动仪式在33号楼一层报告厅举行。此次活动由我校本科生院与创新创业教育中心联合主办,以"我敢闯、我会闯"为主题,为全校师生搭建备赛交流平台。本科生院副院长王晓茹,创新创业教育中心主任闫玉刚,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、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刘长迎,北京视记云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总裁、多届大赛评委秦鹏,2024级媒体计算与智能传播方向硕士、大赛全国金奖“未来美至——AIGC认知美学开拓者”团队负责人李楠参加仪式。



王晓茹在开场致辞中强调,新时代青年需以“敢闯会闯”精神突破舒适区,结合国家战略需求与社会痛点选题,做到“真研究、真实践”。创新不仅是个人成长的需要,更是推动国家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召唤。她鼓励学生关注交叉学科合作,善用设计思维工具,将专业优势与市场实际需求紧密结合。



李楠以自身经历为例,分享比赛中的创新路径与落地经验。从校园石头雕塑的AI互动体验程序,到校庆期间联合中国邮政开发数字化邮票定制系统并生成超4000次个性化订单,再到赴山西霍州运用AIGC技术活化楮皮纸非遗产业,她以三个案例诠释了“从微小切口破题”的创新方法论。她强调,灵感源于对生活的敏锐观察,成功来自对每一次实践机会的珍视。



“青年红色筑梦之旅”授旗仪式中,两位团队代表接过校旗,承诺将深入基层,将专业知识与社会价值结合,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责任,以创新创业助力乡村振兴。




刘长迎从指导教师视角,分享了大赛备战策略及计划书撰写要点。他建议团队注重“差异化定位”,通过跨学科组队发挥专业互补优势。计划书撰写过程中,要精准契合市场需求,构建合理框架,聚焦核心优势、竞品分析与可持续性,善用外部资源完善项目。他建议,学生可依托学科特色,在数字创意、文化传播等领域打造独特竞争力。



启动仪式后,闫玉刚详细解读大赛的通知要点,强调项目的实际落地能力与社会经济价值,要做到“真问题、真需求、真落地”。评审层面,他建议本科生和研究生需结合不同赛道规则及自身比较优势,分别合理选择赛道。他期待学生积极报名,低年级学生可通过参赛积累经验、打磨方案。



秦鹏从产业视角分享大赛项目挖掘和培育的经验,围绕分析大赛的发展侧重历程、复盘计划书常见问题,分析项目评审及创业的底层逻辑,结合案例经验传达创业核心要义。



作为国内最具权威性与含金量的双创赛事、教育部认定的A类学科竞赛之一,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已助力我校孵化出众多落地项目。期待在2025年的赛场上,涌现更多彰显传媒特色、回应时代需求的创新方案。